YLZZ - ylzz总站线路检测首页

红军标语的故事

探索
2021-11-02 19:30

◇ 文  /   杨明    图  /  喵头鹰喵

20210927142643.jpg

红军长征时期,中央红军和红二、六军团先后进入云南,在渡过金沙江后北上抗日。标语是当时最常使用的一种宣传手段,每到一地,红军一般都会通过刷写标语来向各族群众进行宣传。红军在云南留下的标语大概可以分为这样几类:一是宣传党的理论,号召穷苦人民起来与反动派作斗争;二是宣传抗日;三是宣传民族团结。

号召穷苦人民起来与反动派作斗争

1935年初,中央红军在一渡赤水后,进入了滇东北地区的威信、镇雄等地,红军在镇雄县瓜雄村龙君庙内就留下了一面长约4.6米的“红军标语墙”。据当地村民讲述,那年的冬天,突然来了许多当兵的,大家以为国民党军队又来拉壮丁,纷纷躲进了山林。但很快村民就发现这支部队不一样,他们不但抢着为村民干活,把粮油等生活物资送给困难群众,还在村子里写下了宣传革命的百余条标语。如:“农民武装组织起来实行分粮抢米夺回土地”。瓜雄村百姓终于消除疑虑和戒心,主动为红军带路、放哨;很多人还参加了红军。

几个月后,红军四渡赤水,佯攻贵阳,调开国民党反动派主力部队后,再次从富源进入云南。当红一方面军路过曲靖西海下河村停留休整时,在村中也书写了多条标语,其中一条写道:“白军弟兄同红军联合起来,打倒军阀龙云,打富济贫,反对白军长官打骂士兵,不当挨打的白军,大家当红军”。这条标语指出了军阀军队中官兵不平等的现实,鼓励他们脱离军阀武装。

不久,红军攻占了昆明附近的嵩明县城,红一方面军在县城附近的龙王庙山墙上也写下了标语:“农民起来实行土地革命”。这条标语理论性更强,直接提出了土地革命的目标。

经过嵩明后,红一方面军兵分三路,其中一路进入了富民,在沈家村一带宿营。在沈家村的墙壁上,红军用颜料和石灰写下了标语:“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由于红军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吃穿用住都向百姓付钱,得到了群众的拥护。

另一路红军突袭元谋,攻占龙街渡,后因敌机轰炸,又赶赴禄劝皎平渡,尾随中央纵队渡江。在元谋期间,红军也留下了多处标语。在大乌头禾村的杨家祠堂墙壁上写有红军标语四条,分别为:“红军是工农兵!”“红军是帮助干人(即穷苦人)打土豪!”“打倒帝国主义的国民党!”“红军是干(人)的军队!”在龙街渡边的龙街村和江边村的房屋墙壁上书写了“工农团结起来,不交一分钱给区、乡公所”“不当挨饿挨打的白军,大家当红军去”“官兵平等,反对白军官长打骂士兵”“组织抗捐军,反对苛捐杂税”“武装暴动起来,实行不交租不交税”等标语,既号召群众反抗军阀地主的统治,又给敌军士兵做工作,让他们认清红军与军阀部队的不同。

红军在普渡河旁的木克村墙壁上留下两幅壁画:其中一幅是一群农民举着红旗,拿着红缨枪,押着一个被捆缚的地主,旁书“工农暴动起来,实行打土豪分田地!”另一幅画为红军战士右手高举铁锤,怒斥地主,旁书“红军消灭地主阶级,反对富农剥削”。这两幅壁画,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宣传效果好。

宣传抗日,提倡民族团结

还有一些标语,则是在宣传团结抗日。在元谋龙街渡,红军写下了“不替卖国贼军阀打仗,当红军打日本去!”的标语;在禄劝木克村,红军写下了“白军兄弟和红军联合起来一致北上抗日去”的标语;在元谋姜驿的大青树上,红军战士用小刀刻下了“大团结,拯救中华民族”的标语。

红军长征进入云南是在1935年初,这时距离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三年多,侵略者的铁蹄已经占领了东三省和热河。当然,对于远在西南边陲的云南民众来说,战争的硝烟还没有弥漫至此。看过红军在云南留下的标语,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北上抗日一定是红军的重要目的。而红军在云南对抗日的宣传,则是埋下了一颗种子,为不久后的全民族抗战打下了基础。

云南民族众多,红军在经过云南时,严格遵守民族平等的政策,注重团结各族群众。红军在经过回族群众聚居的寻甸柯渡时,朱德总司令亲自前往清真寺,向回族群众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还让红军宣传队在回辉村清真寺中写下了标语——“红军绝对保护回家工农群众利益”(“回家”指回族群众)。

在经过彝族聚居的武定木高古村时,红军在村中墙壁上写下了“夷民(即彝族)们同红军联合起来,打龙云去”和“夷民们团结起来,实行不交租、不还债”的标语,在彝族地区播撒下了革命的火种。

1936年4月,红二、六军团长征经过迪庆,也通过书写标语的方式,解决了与当地藏族群众语言交流不易的问题,赢得藏族人民的信任和尊重。红二军团总指挥贺龙亲自书写了“兴盛番族”的锦幛送给归化寺。在少廖古村一所藏族传统民居建筑的正面阳台藏式木板屏风上,也留下了“共产党来了”的标语。

毛主席曾经说过,“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红军长征过云南时留下的标语,就是对这句话最好的注解。这些标语,作为重要的历史见证,现在也已经被列为云南省各个级别的革命文物得到保护,供人们参观瞻仰。

(责任编辑 王菁)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ylzz总站线路检测杂志社 

未经ylzz总站线路检测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