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穿拉祜族传统服饰载歌载舞的拉祜族人民。
在民族团结誓词碑的鼓舞下,当年参加盟誓的民族代表和党政领导经受了无数次血与火的考验和历练,有的甚至付出了宝贵生命,但始终没有一个人背叛自己的神圣誓言。李保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李保(1886~1951),原名扎莫,拉祜族,西盟县力所乡人,1933年就开始担任西盟力所乡乡长。他是1950年赴京观礼的拉祜族代表。
▲ 如今,告别了吃不饱、穿不暖、没有安全住房日子的拉祜族人民,在幸福的生活之路上一路向前。
国庆观礼后回到西盟的李保,顾不得休息,就开始走村串寨向各族群众宣讲他随观礼团赴京观礼的感受——观礼团在京期间和之后到天津、上海、南京、重庆、昆明等地参观学习的时候,受到了毛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和各地人民政府的盛情款待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受到了各地人民群众兄弟般的热烈欢迎。他说:“中国地方很大,物产非常丰富,工厂学校数不清,新中国的前途无限光明,共产党、毛主席对各族人民最亲,解放军的力量强大无比,今后再也不用怕帝国主义、反动派欺侮了。”李保还说:“过去我不敢见官,见了区、乡长和保董、甲长时,从来不敢和他们同桌吃饭,这次出去观礼、参观,每到一处都和首长们坐在一起吃饭、一起讲话。过去祖祖辈辈没有见过的得见了,没有吃过的得吃了,没有穿过的得穿了。共产党、毛主席的恩情,我要永远记在心上。”每次讲话结束时,他总要再补上一句:“毛主席是我们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共产党是我们各族人民的大救星。我活了这样大年纪,今天才算是真正地看见太阳了。我们各族人民只有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才有光明的前途。”
▲ 今天澜沧县的拉祜村寨,宁静祥和。
他还一直积极配合和支持西盟区政府工作,团结爱国人士到各村寨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帮助群众发展生产,是促进普洱民族团结的中坚力量。
1950年的普洱,虽然已解放一年多,但形势还是非常紧张,逃到境外的国民党残余势力随时准备向新生的人民政权发起反攻。
1951年5月,盘踞在境外的国民党军残部“云南反共救国军”第十一纵队窜犯西盟,攻占了区政府,李保落入敌手,被绑架到境外国民党军残部驻地。
敌人将李保绑在木架上严刑拷打,逼他投降。但这位60多岁的拉祜族老人铿锵有力地回答:“我什么也不知道,我只知道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
面对残酷的刑讯逼供,他对新中国、对人民政府的信念毫不动摇,坚贞不屈。恼羞成怒的匪兵,把李保活埋在缅甸营盘。
1951年6月5日,李保英勇就义。这位民族头人,用自己的生命,表达了对党的深切感情和民族大团结的决心,以不倒身躯捍卫了心中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