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韩滉作的《五牛图》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也是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更是现存最古老的纸本中国画。
不出意料,和其他被驯化的动物一样,现在家牛(除爪哇牛、大额牛、牦牛以及水牛外)的原始祖先是原牛(学名BOS PRIMIGENIUS)——一种奔跑在石器时代茂密的丛林中,体型巨大,拥有锋利双角的动物。
▲ 历史上,牛参与各个农业生产环节,历来受到人们重视。不少壁画和器物上都绘有牛的形象。
人类与它们可谓是不打不相识。学会狩猎的远古人类,集体合作捕猎野牛,从它们身上获得牛肉与牛皮。从全世界各地的考古挖掘中,能够找到的带有切割痕迹的牛骨,以及用来切割牛肉的燧石刀刃就可以得证。
虽然和其他动物的驯化一样,对原牛的具体驯化时间和地点,学术界存在争议,但是目前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原牛应该是在新石器时代完成驯化的(新石器时代是考古学家设定的一个时间区段,大约从一万多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
▲ 19世纪的法国铜牛。
通过对线粒体DNA和Y染色体的研究,科学家们对野牛驯化的全球路径进行了合理推测:
1万—1.1万年前,近东地区(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出现了家养牛;
大约9000年前,家养牛抵达南亚;
8500年前,意大利出现家养牛。
▲ 收藏在敦煌博物馆的汉代铜牛车。
到7000年前时,它们已经跟随着早期农民到了西欧、中欧、北欧和非洲。
5000年前时,牛抵达了东北亚。
驯化野牛以后,人类不只是取得了移动的储肉室,还迅速地发明了各种牛奶的衍生品。
人们在波兰新石器时代考古遗迹中发现了50块带孔的陶罐碎片,这些陶罐是公元前5200年的产物,在这些陶片上发现了奶脂残留,这说明至少在公元前5200年,人类就已经学会了制作奶酪。
▲ 斗牛这项运动在今天充满了各种争议,但无可否认,它的确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运动。
家牛在全球范围以燎原之势轰轰烈烈地发展起来。海明威老先生极其喜欢的巴西斗牛,牛在巴西虽然只有500年不到的历史,但是现在巴西有2.13亿头牛,而巴西人口却只有2亿左右。
家牛越来越多,而它们的祖先原牛的情况却并不乐观。1627年,在波兰的扎克陶洛猎物保护地,最后一头有记录的原牛死去了。从此家牛的祖先消失在了人类的视野中。